2025年7月13日,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赴第三师五十三团“绿色植保”乡村振兴促进团师生一行,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唐王城遗址,开展历史文化学习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农科学子拓展历史视野与文化认同,汲取古今智慧,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师生一行深入探访了这座千年历史遗址。唐王城遗址位于五十一团四连西侧,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4000年前(约公元前20世纪的青铜时代),一直存续至公元11世纪(宋朝),跨度长达3100年。作为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新疆考古可见的规模最大的城址之一,拥有高台城、内城、外城、大外城的四重城址结构,遗址范围面积广阔,超过上百万平方米。其周边还分布着众多烽燧、小型聚落遗址和佛寺遗址,构成一个宏大的古代聚落群。
回溯历史长河:唐王城在西汉时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时称磐橐城。随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属龟兹国(唐时亦称“郁头州”或“据史德城”),五代宋辽金属喀拉汗王朝,元属察合台汗国,明、清属叶尔羌汗国。清代后期,遗址所在区域被称作图木舒克九台。
展开剩余47%最新考古揭示文明交融: 自2022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及新疆自治区、兵团、喀什地区、巴楚县各级文旅(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在唐王城遗址展开了系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短短两个年度(2022年、2023年)的田野工作收获极为丰硕:累计出土各类文物700余件,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玻璃器、古钱币、佛像、釉陶器、瓷器、石器、玉器、饰品、以及动物骨骼、植物遗存等丰富的有机遗存。这些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跨越时代长、学术价值高的文物,为我们了解古代城邦生活与技术交流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
漫步于历史遗迹间,触摸着千年前的陶片瓦砾,师生们不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领悟到脚下土地承载的中华文明延续与多元一体格局。这为农科学子思考如何在当代农业实践中更好地保护生态、传承文化、服务边疆提供了深远的历史参照。
文字:何沛贤、马仟惠
图片来源:苏杰、石正阳
发布于:福建省鸿岳资本配资-低息配资炒股网-正版炒股软件-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