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艮园的角落,有一家独特的摄影工作室名叫升启摄影工作室。三位合伙人都是80后,分别是来自温州的郑正启以及来自杭州的管升声和王盛蕾。他们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却在这个无声的世界中,创造出充满浪漫气息的“光与影”。
在本报之前对杭州百家小时小店的深入调查中,升启摄影工作室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报道后,许多人主动联系和关注我们,支持我们的工作,工作室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郑正启感激地说道。这种关注与支持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励。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他们的客单量有所减少。在空闲时间,王盛蕾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以便推广工作室的知名度;而另外两位“技术达人”则外出采风,磨练他们的摄影技能,寻求更好的创作灵感。
展开剩余62%最近,郑正启因一次偶然的机遇,为工作室开辟了一项崭新的业务。“效果相当不错,仿佛又看到了年轻时候的爸爸,”他兴奋地说。“有一天,我翻出了家里的老照片,发现我父亲的照片已经显得有些破旧,心里想着,是不是应该修复一下。”郑正启立即行动,将老照片扫描到电脑中。
这张原始照片不仅存在着破损问题,还反射着刺眼的光线,修复的挑战不小。郑正启坐在电脑前,整整五六个小时,逐步处理着照片,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被忽略。作为自学成才的他,凭借多年的照片处理经验,郑正启将其全部施展出来。昨天上午,他通过微信与记者打字交流时分享了这段经历。
“最终效果令人满意,又仿佛重新看到了年轻时的父亲。”郑正启将修复完的照片发送给了父亲,父亲非常高兴,还称赞他“技术确实不错”。父亲的赞赏让郑正启意识到,这或许是一项值得发展的新业务。
在这段时间内,他已经接到了五个旧照片的修复订单。每一单平均耗时在六到七个小时。最令郑正启难忘的是有位顾客传来一张童年的照片,由于保存不善,照片上出现了霉变和褶皱,许多地方模糊不清。其中,一个男孩鞋子的部分就几乎无法辨认。
为了尽可能还原照片的细节,郑正启与顾客进行了多次沟通,并在网上找到与顾客描述相似的鞋款,经过八个多小时的细心修复,最终完成了这张照片的重塑。他表示,修复旧照片的过程,犹如与过去进行对话。“偶尔修复一些孩子的旧照时,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脑海中浮现出满满的儿时记忆。”
在四月下旬,当拱墅区发生疫情后,升启摄影工作室响应政府的号召,决定暂时关闭。尽管工作室停业,郑正启仍然每天到工作室进行照片修复,并不断学习新的摄影和图像处理技术。在这段时光中,他感觉自己的技术有了显著提升。
发布于:天津市鸿岳资本配资-低息配资炒股网-正版炒股软件-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